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。
后续可关注上市公司在浙江台州、湖北黄石、湖南常德、广东韶关、广西河池和贵州铜仁(2016年底前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,力争到2020年先行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)订单获取带来投资机会。我们同时看好华测检测、聚光科技在土壤环境检测和监测中的成长,两家公司2016年预估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.28(元大预估)/0.94(Wind预估)元,分别对应市盈率38/26倍。
导读: 土十条提出到2030年,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,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%以上。但之前各项调查的精度/全面性都难以满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需要。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,以拟开发建设居住、商业、学校、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,开展治理与修复。同时鼓励PPP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土壤修复。并按照国家统筹、省负总责、市县落实原则,完善土壤环境管理体制,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。
在土壤修复中我们最看好永清环保、高能环境,根据Wind市场一致性预测,两家公司2016年预估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.25/0.57元,分别对应市盈率59/50倍。土十条还鼓励发挥市场作用,通过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,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。(环境保护部牵头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土资源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农业部、国家卫生计生委、国家林业局等参与)二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,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(四)加快推进立法进程。
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,数据及时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,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。提高铅酸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,逐步退出落后产能。2017年底前,发布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。整改不到位的,要约谈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。
(环境保护部负责)(十七)强化空间布局管控。总体要求: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,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,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,坚持预防为主、保护优先、风险管控,突出重点区域、行业和污染物,实施分类别、分用途、分阶段治理,严控新增污染、逐步减少存量,形成政府主导、企业担责、公众参与、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,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,为建设蓝天常在、青山常在、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。
分年度对各省(区、市)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,2020年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,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。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。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。(财政部牵头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土资源部、环境保护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农业部、税务总局、供销合作总社等参与)建设综合防治先行区。
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,研制土壤环境标准样品。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。推行秸秆还田、增施有机肥、少耕免耕、粮豆轮作、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。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,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,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。
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。综合土壤污染类型、程度和区域代表性,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、污染地块,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,2020年底前完成。
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,不再列出)(二)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。整合高等学校、研究机构、企业等科研资源,开展土壤环境基准、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、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、污染生态效应、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,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、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基础研究。
2017年底前,发布鼓励发展的土壤污染防治重大技术装备目录。各省(区、市)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各县(市、区)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,结果向社会公开。规划报环境保护部备案。修订农药包装标准,增加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土壤的要求。把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入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工厂、社区、农村等的环境宣传和培训工作。严格规范兽药、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,防止过量使用,促进源头减量。
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、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,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。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,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,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,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。
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、石油加工、化工、焦化、电镀、制革等行业企业,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。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。
(环境保护部、财政部牵头,科技部、国土资源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农业部等参与)加快成果转化应用。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、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。
研究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,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。(环境保护部、国土资源部牵头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公安部、水利部、农业部、国家林业局等参与)(十六)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。(农业部牵头,国土资源部等参与)(十)全面落实严格管控。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。
(国土资源部、农业部、环境保护部牵头,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)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。继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。
(农业部、国家林业局负责)四、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,防范人居环境风险(十二)明确管理要求。修订肥料、饲料、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,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控制要求。
到2030年,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,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。(环境保护部、农业部牵头,国土资源部、国家林业局等参与)(八)切实加大保护力度。
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,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。(环境保护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土资源部参与)(十九)控制农业污染。自2017年起,内蒙古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等省(区)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,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。各地区、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,坚定信心,狠抓落实,切实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,如期实现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,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、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,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。
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。(环境保护部牵头,国土资源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农业部等参与)推动公益诉讼。
(国土资源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,环境保护部参与)五、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,严控新增土壤污染(十五)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。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、污泥、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。
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,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、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。2016年底前,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。